孩子睡不過夜的調整方式
國外統計嬰幼兒睡眠問題大約4-5個小孩就會有1個,亞洲國家的發生率更高。
這裡整理一下過去在部落格寫過的相關文章和摘要,希望對家長們會有一點點幫忙。
大原則如下
建立適當的作息和就寢時間
其實愈累的孩子晚上醒來的時間愈長;所以雖然白天要給孩子一定的放電活動,但是如果過度放電也不太好;這個情況或許給孩子小睡片刻,加上提早一點點的就寢時間,反而會讓孩子夜晚睡眠睡得好一點點。
嘗試建立安撫物
- 安撫物指的是某種孩子覺得有安全感的物體,比方說某個玩偶、某條小被被或是某個玩具之類,所以如果孩子半夜醒來可以很快得到他的安撫物,就能夠較快安定下來重新入睡。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順利成功建立幫助睡眠的安撫物,有時候孩子是某段時間喜歡A;隔一陣子喜歡B,在嘗試建立的過程中,換來換去是很常見的。
- 幼兒大約在8-12個月大,會慢慢開始對特定物品產生依戀感,慢慢持續到3歲左右,然後再逐漸減低依賴感,通常上小學前就會消失(戒掉)
- 一開始通常會在孩子心情愉快的時候,例如喝奶或和爸爸媽媽玩的時候,將安撫物拿出來給孩子使用,讓孩子可以不討厭這個新物品;然後再慢慢增加出現頻率或時間。應用在睡眠議題上,大概是在家長幫孩子作睡前儀式時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時刻。
適合的睡前儀式
已經有太多研究證實睡前儀式會改善睡眠問題。建立睡前儀式的方法爸爸媽媽可以先看這裡,在此重覆提醒幾個重點
- 睡前儀式的內含項目不要變動太大,而且最好是每個晚上都能有
- 不要太在意時間長度:隨孩子每天的活力精神狀況調整。
- 如果可能的話,不要把餵奶放在睡前儀式的最後一項
適合的睡眠環境
- 睡眠的房間要注意噪音、亮度、和溫度;不要有太大佈置變動
- 最好能固定睡在同一張床
- 嬰幼兒要有安全的睡眠環境:床上東西愈少愈好
- 家長不要在陪伴時玩手機等3C產品,因為藍光會延遲褪黑激素的分泌而且也會引起孩子的注意力。
將稍微清醒的孩子放在床上
- 這是最重要一步:孩子要睡過夜,前提就是要能慢慢有自行入睡的能力;所以當作完睡前儀式之後,要給孩子練習從清醒到睡著的機會。
- 沒有入睡困擾的孩子,通常都可以在30分鐘之內入睡成功
晚上醒來之後怎麼辦?
結論
如果年齡6個月大以上的孩子睡眠情況不穩定(每周至少發生超過3個晚上)的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,建議家長可以考慮作一些上述調整來幫忙孩子好好睡哦。